为深入学习贯彻 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,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,3月20日,德法教研室组织开展 “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” 专题教研活动。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发展、改革创新精神与法治建设等热点议题,探索将国家战略与时代命题深度融入 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 课程教学。会议由教研室主任田瑞靖主持,副院长黄木出席并指导。

教研活动伊始,黄院长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关于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重要论述,重点解读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“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”,以及“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”的重要部署。要求教师将两会精神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,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。
会上,教师们围绕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展开热议。沈晓娜老师提出,政府工作报告要求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”等论述指明我们思政课要紧扣 “中国式现代化”主题,例如以 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,正是改革创新精神的生动彰显。李卓老师认为,人工智能伦理还可与法治建设相结合,要引导学生在技术变革中树立正确价值观,培养法治思维、提升法治素养。姚华平老师建议,应结合学生关切的就业、教育公平等问题,通过互动式教学增强课堂吸引力。大家一致认为,思政课需以两会精神为切入点,将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相结合,让学生在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,明晰个人成长路径。
此次教研活动为 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 课程注入了新活力。教研室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,持续推进 “课程内容时代化、教学手段智能化、育人模式立体化” 改革,培养兼具创新精神与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,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思政力量。(审核:胡沫)